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嫦娥石”

来源:中国麻业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月球样品研究持续开展,对认识月球起源与演化等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将目光投向了申请到的第二个月壤光片样品。“我们统计了样品上14万个颗粒,找到了一些‘嫦娥石'的踪迹,但有

月球样品研究持续开展,对认识月球起源与演化等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将目光投向了申请到的第二个月壤光片样品。“我们统计了样品上14万个颗粒,找到了一些‘嫦娥石'的踪迹,但有希望测到单晶结构的只有一颗,而这一颗还裂成了3小块。”李子颖介绍,研究团队最终抓住了十四万分之一的机会,使用聚焦离子束电镜切出了一颗纯单晶颗粒,然后将颗粒转移到单晶衍射仪上收集数据,最后解译出“嫦娥石”的晶体结构。

9月9日,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宣布,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这也是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取得的又一重大科学成果。

据介绍,国家航天局已完成4批152份共计53625.7毫克的月球样品发放,有33家科研单位的98名申请人通过申请。中科院、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核集团等多个单位获批承担月球样品研究工作,国外科学家、留学生也参加了联合研究。

“嫦娥石”的英文名称为Changesite—(Y),是研究团队为它精心挑选的名字。“首先,这是纪念我国嫦娥探月工程首次取回的月球样品;其次,它明确了该矿物来自中国传统神话‘嫦娥'(Chang'E)的居住地(site),即月球;同时也表明该矿物取自嫦娥五号(Chang'E)的降落点(site);最后,‘S'既是中文拼音‘石—Shi'又是英文‘石—Stone'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从发音上也更接近‘嫦娥石',国内国际都很好理解。”团队牵头人、中核集团核地研院重大项目总师李子颖介绍。

发现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玄武岩碎屑中,是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各科研团队都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23篇,申请专利1项。近期发布的成果主要包括岩浆分异、太空风化、氦—3气体以及生物能转化等方面,对认识月球起源与演化,探寻月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实现“零能耗”的地外环境和生命支持系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种矿物要被确定为新矿物,除了需要提供化学成分信息,还需要提供晶体结构信息。研究团队再次被难住了。“这个颗粒和辉石交互共生在一起,无论实验手段还是后期的数据处理都没有办法把辉石剔除干净,一直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构数据。”李婷说。

“相当于3颗米粒的重量,而且根据协议,月壤研究过程中,只允许20毫克的损耗。”中核集团核地研院第一批月球样品责任人黄志新研究员说。然而,在显微镜下观察,1毫克月壤又拥有上万个颗粒,“月壤每一颗都非常珍贵,研究团队是一颗一颗挑选着、计算着使用。”黄志新说。

统计了14万个月球样品颗粒,经过详尽矿物学研究

“嫦娥石”的发现过程并不轻松。

专家介绍,“嫦娥石”发现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玄武岩碎屑中,是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属于陨磷钠镁钙石族。呈柱状晶体,颗粒大小为2—30微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2021年7月,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面向全社会开放申请,中核集团核地研院成为首批获得月球样品的13家研究机构之一。研究人员小心翼翼捧回50毫克的月球样品。

经过一系列的拉曼光谱分析、晶体光性描述、物理性质计算等系统详尽的矿物学研究,2021年底,研究团队确定,这是一种从未被发现过的磷酸盐矿物,揭开了“嫦娥石”的神秘面纱。

“新矿物的发现,为月球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更多基础科学数据,深化了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的认知。”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表示,这是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科学成果,也是跨行业跨专业协同合作的一次成功探索。

中核集团核地研院供图

“月壤的挑选不允许引入外来物质污染,只能靠针尖和颗粒之间摩擦产生的一点静电吸附住样品。”中核集团核地研院研究员李婷说。在艰难的实验过程中,研究团队发现了新矿物的蛛丝马迹。这个疑似新矿物的颗粒大小不足10微米。“分析后发现,它的化学成分是全新的,人类已知的矿物没有一种与它的化学成分组成一致。”李子颖说。

距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之上,“嫦娥石”存在于哪里?是如何被发现的?我国月球样品研究还有哪些新进展?

文章来源:《中国麻业科学》 网址: http://www.zgmykx.cn/zonghexinwen/2022/0914/847.html



上一篇: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
下一篇:深信院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立项

中国麻业科学投稿 | 中国麻业科学编辑部| 中国麻业科学版面费 | 中国麻业科学论文发表 | 中国麻业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麻业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