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麻业科学》投稿方[06/30]
- · 《中国麻业科学》期刊栏[06/30]
- · 中国麻业科学版面费是多[06/30]
科学家从月壤里“挖”出了这些宝(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徐伟彪表示,在目前所有收集到的月球陨石中基本没有发现高钛玄武岩,这是因为钛铁矿处于月球浅层,一般分布在月壳以下、月幔以上的区域,而玄武岩
徐伟彪表示,在目前所有收集到的月球陨石中基本没有发现高钛玄武岩,这是因为钛铁矿处于月球浅层,一般分布在月壳以下、月幔以上的区域,而玄武岩是月球深处月幔物质经高温熔融产生的岩浆喷发到月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岩石。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玄武岩中的钛含量应该很低。徐伟彪进一步解释说,之所以会出现高钛玄武岩,可能是由于钛铁矿比重较重,造成了月幔上重下轻的重力不稳定结构,钛铁矿经过翻转下沉到深部月幔,经过熔融后,与岩浆一起喷发出来,冷却后被“封锁”在了玄武岩中。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伟彪及其行星化学科研团队联合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月球样品进行研究后发现,样品中有极高含量的高钛玄武岩。研究团队据此推测,嫦娥五号月球着陆区或曾有多次火山喷发。
科学家从月壤里“挖”出了这些宝
探寻月球水的真正成因
水作为生命之源,是人类太空探索中始终绕不开的话题。月球上有水吗?答案是肯定的。在过去的许多年间,一系列观测数据都间接地证明了月球上水的存在。但“听说过没见过”,除了用望远镜或探测器远远给月球“相个面”,证实其“命中有水”外,人类还没有真的从月壤中直接发现水。但就在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唐红、李雄耀团队发表的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矿物表层中存在大量的太阳风成因水,为月球有水再添“实锤”。
有关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继发表
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行星,月球地质活动的历史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深入研究,许多此前关于月球地质活动模棱两可的问题,如今有了更为清晰的答案。
研究人员对两批月壤样品的7次分析结果揭示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在毫克水平上非常均一,与遥感预测值基本一致。除了极个别元素(镍)外,嫦娥五号月壤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与其中玄武岩玻璃和岩屑的元素含量高度一致,表明嫦娥五号着陆区所在的风暴洋北部月海区域受到外来高地物质和KREEP(富钾、稀土和磷的一种月球物质)冲击后混入的量非常有限。
除了岩浆活动,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研究也为我国科研人员“看清”太空风化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单颗粒样品操纵、扫描电镜形貌观察、聚焦离子束精细加工、透射电镜结构解析等一系列分析方法,获得了单个嫦娥五号月壤颗粒表面的硅酸盐、氧化物、磷酸盐和硫化物的太空风化作用信息。通过与来自月球低纬度地区的美国阿波罗计划月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人员发现,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和阿波罗样品的表层微观结构特征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月球中纬度的太空风化作用,也为月球遥感光谱校正模型在月球中纬度的适用性提供了支撑。
从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面至今,共计有4批50余克月壤样品被分发至了100多个科研团队,研究范围涉及月球地质演化历史、月球资源分析等。
发现嫦娥石、找到月壤水……在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月壤研究也迎来了大丰收,一系列有关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人们对于距离我们最近的“邻居”——月球的认知不断得到刷新。
(科技日报)
不仅是“嫦娥石”,核地研院的研究团队还首次成功获得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氦-3的含量和提取参数。氦-3一直被视为未来重要的清洁聚变资源之一。而月球则是储存氦-3的天然“仓库”。核地研院第一批月球样品使用责任人黄志新介绍,目前的核聚变实验主要利用氘—氚反应来开展,但这种方式的核聚变会产生中子,具有一定危害性。而以氦-3为原料的聚变过程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并且反应释放的能量更大,堪称是未来的完美能源。氦-3虽好,但在地球上却储量极低。氦-3的主要来源是太阳风,由于受地球磁场和大气的阻挡,能够到达地球的氦-3微乎其微。但与地球相反的是,月球由于缺少大气层保护,常年受太阳风吹拂,月壤中含有大量的氦-3资源,且月壤中的钛铁矿对氦-3有较好的储存作用。种种因素都使得在地球上稀缺的氦-3,在月球上却储量惊人。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曾估算,月壤中的氦-3含量可满足长达万年的地球能源需求。黄志新表示,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氦-3含量及最佳提取参数的测定,将为中国后续对月球氦-3资源的遥感预测、总量估算、未来开发和经济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文章来源:《中国麻业科学》 网址: http://www.zgmykx.cn/zonghexinwen/2022/0927/859.html
上一篇:2022年经开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圆满举行
下一篇:大科学装置衍生一批高端成果